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广州新华学院图书馆为读者推荐关于南京大屠杀的32本图书,让我们铭记历史史实,缅怀受难同胞,增强爱国情感,祈愿世界和平。
序号 |
书名 |
作者 |
索书号 |
馆藏地点 |
1 |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
何建明 |
i253.2/66、 i253.8/2、 i253.8/30 |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
2 |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
(美)张纯如著 孙英春等译 |
k265.6/2、 k265.6/3 |
广州校区图书馆 |
3 |
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 |
张建军、张生 |
k265.606/43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4 |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
朱成山、李慧 |
i253/156 |
东莞校区红色文献资源阅览室(格物楼③507) |
5 |
南京大屠杀·1937 |
姚辉云 |
i253/48 |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
6 |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
张纯如 |
k265.606/14、 k265.606/15、 k265.606/1、 k265.606/16 |
广州校区图书馆(k265.606/14、k265.606/15) 东莞校区第四分室(k265.606/1)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k265.606/15、k265.606/16) |
7 |
拉贝日记 |
拉贝 |
i516.65/3、 k835.16/1 |
广州校区图书馆(i516.65/3、k835.16/1)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k835.16/1) |
8 |
拉贝先生 |
何建明 |
k835.167=532/1、k835.167/15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k835.167=532/1) 广州校区图书馆(k835.167/15) |
9 |
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 |
朱成山, 朱同芳 |
d922.169/7 |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
10 |
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6 |
张建军 |
k265.606/57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11 |
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7 |
张建军 |
k265.606/58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12 |
南京南京:不能忘记的伤痛 |
(英)田伯烈(h. j. timperley)著,秦国耀译 |
k265.606/39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13 |
金陵十三钗 |
严歌苓 |
i247.57/1566、i247.57/3020、i247.57/2836、i712.45/1104、i712.45/1346、i247.57/2544 |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i247.57/1566、i712.45/1104、i712.45/1346、i247.57/2544) 广州校区图书馆(i247.57/3020、i247.57/2836) |
14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 |
常小梅 |
k265.606/59、k265.606/60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15 |
南京大屠杀史 |
张宪文 |
k265.606/29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16 |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
张纯如 |
k265.607/1 |
广州校区图书馆 |
17 |
南京大屠杀全纪录 |
孙宅巍, 李德英 |
k265.606/18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18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 |
朱成山 |
k265.606/5 |
广州校区图书馆 |
19 |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闫东和《1937南京记忆》纪录团队创作纪实 |
房格 |
j952/14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20 |
最漫长的十四天: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实录与纪实 |
陈庆港 |
i253.8/5 |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
21 |
南京大屠杀 |
曹必宏 |
k265.609/1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22 |
1937 nanjing massacre南京大屠杀 |
徐志耕 |
k265.606/27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23 |
章开沅文集.第七卷:[南京大屠杀] |
章开沅 |
c52/148 |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
24 |
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研究 |
张连红 |
k265.607/12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25 |
述说与诉讼: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传 |
杨颖奇 |
k828.5=78/1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26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 |
朱成山 |
k265.606/31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27 |
魏特琳日记 |
(美)明妮·魏特琳 |
k265.6/1 |
广州校区图书馆 |
28 |
历史与记忆: 117户南京大屠杀受害家庭 (族) 微观史调查与研究 |
曾向东, 徐康英, 朱成山 |
k265.607/8:1、k265.607/8:2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29 |
黄石的孩子 |
(英)詹姆斯·迈克马努斯著 |
k835.615.4/2、i247.53/248 |
广州校区图书馆 |
30 |
纪念碑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田野调查 |
肖振才, 顾茂富 |
i253/642 |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
31 |
从城祭到国祭 |
朱成山, 李慧 |
i253.2/183 |
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
32 |
国家公祭:你应该关注的八个问题 |
蔡玉高,蒋芳 |
k892.11/4 |
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
1.书名: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作者:何建明
索书号:i253.2/66、 i253.8/2、 i253.8/30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简介:为国家公祭日而作!国内第一部从中国人的视角完整反映南京大屠杀始末的优秀力作!本书是对南京大屠杀的一次全纪实,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2.书名: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作者:(美)张纯如著 孙英春等译
索书号:k265.6/2、 k265.6/3
馆藏地点:广州校区图书馆
简介: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中旬的短短六个星期内,南京有30万同胞死于日本侵略军枪口屠刀之下,这是世界历史上亘古以来空前惨绝人寰的一页。但是世人和世界舆论和学术界却对它感到漠然甚至忘却了这一事件。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深入探究大屠杀真相,提醒世人永远不要忘记人类历史上曾有过这样悲惨、丑恶的一页。她在写作此书时,牢牢记住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的警句:“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本书是一本完整、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和前因后果的权威著作,材料翔实丰富,许多是从对幸存者和目击者的访谈中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还有从历史档案中发掘的权威资料。《拉贝日记》就是在她的寻访和促成下公诸于世的。
3.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
作者:张建军、张生
索书号:k265.606/43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简介:本书通过为数不多至今健在的幸存者的证言及大量详实、缜密的历史档案资料, 详实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前后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与人生故事, 用完整详实的细节揭露了日军侵略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与此前的种种大屠杀幸存者口述不同的是, 此次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持, 每一位口述者的经历讲述均由专家审读, 并核准相关史实细节。幸存者的口述从大屠杀前的平静生活开始讲起, 直至大屠杀过后多年, 更为完整、详实、准确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给亲历者一生造成的无法逆转的巨大心灵伤痛。
4.第21次是国家公祭
作者:朱成山、李慧
索书号:i253/156
馆藏地点:红色文献资源阅览室(格物楼③507)
简介:1994年12月13日,南京创新性地在历史上首次举办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仪式,此举开创了如何举办群众性纪念抗战期间遇难同胞活动的先河,在全国抗战类博物(纪念)馆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此后的20年时间,江苏省暨南京市先后用佛教、文艺、烛光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还曾经把纪念活动办到美国旧金山,并且多次邀请国际友好人士来宁参加和平集会,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正效应和积极影响。从2014年开始,第21次的12月13日地方性纪念活动升格为为国家公祭。本书详细介绍这一活动个中经历,揭示由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披露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5.书名:南京大屠杀·1937
作者:姚辉云
索书号:i253/48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简介:这是一部史书式的报告文学,这是我们民族苦难的一个缩影,它记述了几十年前人类历史上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悲剧——南京大屠杀。本书全面、真实、深刻而形象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始末,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事实,揭露了侵华日军的血腥罪行,揭示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种种缘由。
6.书名: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作者:张纯如
索书号:k265.606/14、 k265.606/15、 k265.606/1、 k265.606/15、 k265.606/16
馆藏地点:广州校区图书馆(k265.606/14、k265.606/15)、东莞校区第四分室(k265.606/1)、东莞校区第一分室(k265.606/15、k265.606/16)
简介: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南京大屠杀》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
最后,作者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占领下的南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幸存者的命运等鲜为人知的情节。
这本《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是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专业之作。
7.书名:拉贝日记
作者:拉贝
索书号:i516.65/3、 k835.16/1
馆藏地点:广州校区图书馆(i516.65/3、k835.16/1),东莞校区第一分室(k835.16/1)
简介:本书是约翰·拉贝在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成的,但它却一直躺在拉贝儿子住的阁楼里几十年,直到60年后的1997年才公布于世。它的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事件数量多、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史料。它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定其可信度。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拉贝日记》是有关事件的当时当地的第一手资料。它的记述,具有很大的客观公正性。它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记述了日军烧、杀、淫、掠等骇人听闻的暴行,而且指出日军暴行是违反国际法的,完全是有计划、有预谋地进行的。
8.书名:拉贝先生
作者:何建明
索书号:k835.167=532/1、k835.167/15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第二分室(k835.167=532/1)、广州校区图书馆(k835.167/15)
简介:约翰·拉贝 —— 一位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的德国纳粹党人, 在中国南京沦陷时领导的“国际安全区”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救起二十余万百姓的生命, 并为控诉“南京大屠杀”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拉贝先生》从多个角度呈现了拉贝先生在南京大屠杀中善举的细节。并介绍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很多翔实史料与当时成立所谓“国际安全区”的种种真相。
9.书名: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
作者:朱成山, 朱同芳
索书号:d922.169/7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第一分室
简介:本书介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及其相关背景, 以及“两日”法案公布时的社会反响, 邀请国内有关方面权威专家解读“两日”法案, 并登载了国内外媒体的相关报道。
10.书名: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6
作者:张建军
索书号:k265.606/57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简介:本书回顾和总结了2018年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期间的各项重
要活动。书中包括国行公祭 —— 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全纪录、全球同祭 —— 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祀我国殇 ——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精益求精 —— 南京各界筹备国家公祭仪式、警示醒世 —— 主流媒体报道五部分内容。
11.书名: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7
作者:张建军
索书号:k265.606/58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简介:本书回顾和总结了2019年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期间的各项重
要活动。书中包括国家公祭 —— 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全纪录、全球同祭 —— 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祀我国殇 —— 历史记忆和平发展共创未来、精益求精 —— 南京各界筹备国家公祭仪式、警示醒世 —— 主流媒体报道国家公祭仪式五部分内容。
12.书名:南京南京:不能忘记的伤痛
作者:(英)田伯烈(h. j. timperley)著,秦国耀译
索书号:k265.606/40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第二分室
简介:本书是英国著名记者田伯烈从第三方角度再现日本对我中国同胞之野蛮行径的一
部作品。他曾将所见所闻的日军暴行,拟成电稿拍发孟却斯德导报,不料被日方扣留。后来他才决定进一步搜集文件凭据,以证明所发电稿的真实性,当他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文书、通讯及个人日记、信函等获得许多确凿的凭据后,“发觉事态之惨,殊出人意表”,于是写成此书,将事实公诸于世。本书向世人报道了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的真相,痛斥日军制造了“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纪录”。书中插图与文字,真实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一些历史场景,凝结了外国友人的共同心血,饱含了他们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愤怒之情。
想要获取更多相关书籍,请在图书馆九游j9官网登录入口官网或者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查询并到图书馆借阅!
文|刘安定
编辑|唐玉佳
书籍图片来源|网络
初审|钟伟珍
复审|陈宝琪
审核发布|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