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百度百科
和端午
张耒 〔宋代〕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对于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趁着端午假期,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端午相关的书籍,重温传统文化的韵味,欢迎各位读者勤到图书馆借阅!
通过阅读端午相关书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它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序号 |
书名 |
作者 |
isbn |
索取号 |
馆藏地点 |
1 |
《端午》 |
王稼句 |
978-7-5457-0215-46 |
k892.18/24 |
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
2 |
《中国传统饮食民俗》 |
王作辑、王臻、姜波 |
978-7-5029-6660-7 |
k892.25/2 |
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
3 |
《端午》 |
刘晓峰 |
978-7-201-18443-2 |
k892.18/28 |
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
4 |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时间智慧》 |
殷若衿 |
978-7-5085-4797-8 |
k892.18/29 |
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
5 |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 |
李露露 |
978-7-211-06424-3 |
k892.1-64/1 |
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
1.《端午》
作者:王稼句
索取号:k892.18/24
isbn号:978-7-5457-0215-46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端午的起源、祭祀和禳灾两大仪式以及端午的风俗活动。端午的旧俗渐渐消歇,人们虽还在过节,风俗观念越来越淡了。当作者王稼句写《端午》这本书的时候,在故书堆里寻寻觅觅,仿佛是在做一个梦。那深巷旧宅里挂神像、熏艾香的情景,那从曲廊里款款而来的鬓边插戴着榴花艾叶的妇人,那在庭院里玩耍的胸前挂着九予粽的孩子,还有那黄昏时分,竞渡归棹,江上依稀传来的歌声,“有也回,无也回,莫待江边冷风吹”,悠远凄婉,余音不绝,这个梦真是太遥远了。
2.《中国传统饮食民俗》
作者:王作辑、王臻、姜波
索取号:k892.25/2
isbn号:978-7-5029-6660-7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图书简介:
本书从民俗的角度漫谈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分《民以食为天》《无酒不成席》《茶好客常来》三部分进行讲述。《民以食为天》主要从人生礼仪、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角度讲述了中国传统的食文化。《无酒不成席》注重从酒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的奇闻趣事讲述中国的酒文化。《茶好客常来》注重从茶的起源入手谈中国的茶文化。文中穿插了各种典故和饮食故事,充满了趣味性,能够让人们轻松地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饮食民俗的精华。
3.《端午》
作者:刘晓峰
索取号:k892.18/28
isbn:978-7-201-18443-2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图书简介:
端午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的起源,有屈原传说、伍子胥传说、曹娥传说、马援传说等众说纷纭;关于节俗,有常见的吃粽子、赛龙舟、悬艾人,也有不太常见的炼剑、铸镜、采药、射柳、送瘟、赠衣、赠扇……在本书中,作者以史料为依据,从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对端午的起源、节俗、文化、流变、现状等进行了细致地讲述,精心挑选与端午相关的高清古图近70幅,全彩再现悠久而活泼的端午。
4.《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时间智慧》
作者:殷若衿
索取号:k892.18/29
isbn号:978-7-5085-4797-8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图书简介:
本书从工艺器物到饮食起居、从风俗到礼仪从人物到景观,用一个个精选出来的文化标识,梳理中华五千年积累的文脉和精神内核,提炼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串联起中华民族的文脉,全方位呈现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所沉淀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堪称“最佳中国读本”。
5.《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
作者:李露露
索取号:k892.1-64/1
isbn号:978-7-211-06424-3
馆藏地点:东莞校区图书馆第二分室
图书简介: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异彩纷呈。其中,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传统节日入手,详细讲述了中国节日的来源和风俗习惯。本书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精彩瞬间,从而使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较为完整的了解。
图书馆供稿
文/唐玉佳
图/刘毓娟
审校|刘安定
编辑|徐乐津
责编|潘 梅
审核|陈宝琪